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速递 > 郊区要闻 > 今日郊区

“智慧+产业”双轮驱动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11-13 16:47 来源:“美丽郊区”微信公众号 浏览:
【字体大小:

近日,由安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学院牵头,依托铜陵市普济圩金迈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建成立的“安徽铜陵陈瑶湖糯米科技小院”正式授牌,以科技破题与产教融合为双轮驱动,为当地40万亩糯米产业注入全新活力,不仅致力于破解产业发展痛点,更构建起人才培育新范式,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陈瑶湖糯米科技小院以当地每年15万吨的糯米产量为坚实基础,精准聚焦糯米产业在精深加工与高值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问题。为有效破解这些难题,小院创新性地构建了“科研攻关+技术推广+人才实训”一体化模式,积极联合高校与相关企业,深入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将核心目标锁定在解决糯米产业“加工链条短、附加值低”的关键瓶颈上。

“科技小院围绕糯米产业,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数字化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优化糯米种植流程,从选种、种植到收获,实现全周期的智慧管理,同时也借助农业遥感技术,对陈瑶湖糯米产区进行动态监测,保障糯米的品质稳定性。”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安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学院刘抗副教授告诉记者,小院已结合产业实际需求,初步规划了糯米制品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重点研究方向,将开展数字化加工技术研发,推动糯米产品向高附加值方向升级。

小院紧密依托糯米产业的实际发展需求设置研究课题,让科研人员走出实验室,扎根田间地头与生产一线,将理论研究与产业实践深度结合,确保科研成果能够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切实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小院面向当地糯米种植户以及企业技术人员,定期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内容涵盖种植技术优化、加工工艺改进、市场趋势分析等多个方面,着力培育一批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糯米产业专业人才。在服务产业中培养人才的独特模式,不仅为糯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活水,为产业升级提供了人才保障,也为乡村振兴储备了大量实用型科技人才,实现了产业发展与人才培育的双向赋能、互利共赢。


科技小院通过“高校+企业+地方”协同创新进入实质运行阶段,有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普农集团获批“农业农村部皖江平原粮油作物种质创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为载体,创新选育适合区域生态与耕作制度的高产优质抗逆糯稻品种,整合统一糯稻品种。依托主导加工产品和核心企业,打造一批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围绕生态环境、糯米内在品质及历史文化,借助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全国农产品(上海)交易博览会等平台,创新品牌宣传方式,带动更多品牌糯稻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


未来,随着陈瑶湖糯米科技小院等平台的持续发力,以及农业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普及,郊区农业必将在“智慧化”与“产业化”的双轮驱动下,走出一条产才共兴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